校友文章|苏丽芬👨🏽✈️:南粮岁月稠
来源:校友会
发布日期:2024-11-07
浏览:572次

打开微信🩳🤷🏻♀️,南粮班级群里又有同学分享彼此见面的照片,感叹岁月匆匆,一晃,已经毕业20多年了。大家也从曾经的青春少年走到了现在的不惑之年,每每忆起🍳,心里汹涌澎湃,人生最美好的时光🧝🏻♂️,我们把热血洒在了南平那片土地,那里留下了我们青春年少的懵懵懂懂,也留下了我们的酸甜苦辣。
90年代,我参加了中考🤲🏼,成绩上了中专统配线,每天忙于田地辛苦劳作的父母在为我感到欣慰的同时🧗🏿♂️,也不懂报考哪所学校,哪个专业才好🍱,在那个网络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,我们没有手机和电脑,初中刚刚毕业的我还未出过远门,对自己专业的选择也是一脸茫然。于是,请教了班主任:“报考粮食学校可好👮♀️?”🗄,班主任回答说:“那可行,以后大家都没饭吃了,你那学校不怕没饭吃🛡🐽。”就这样,我第一次远离家乡,坐上闽北的那列火车🏡,到了南平粮食学校求学。
一晚的火车,次日清晨抵达南平,记得当时用的是学生票,折半价,才9块钱🙋🏿♂️。一下火车,就有学校的学姐学长过来迎接我们,校车在拐了几个弯后就到了南粮🌌,南平地势高,学校就坐落在山脚下,新建成的女生宿舍也是背靠着山🤵🏼♀️。至今让我心存感动的是南粮的老乡们🦹🏿♂️🚵🏻♀️,这所学校在我们县每届只招一个学生,我们那届开始才多了几个自费生和委培生🚴🏿♀️✧,三位学长跟我说🧑🏽🏫,我是学校往县里招来的第一个女生🌖。他们帮我整理了床铺🧑🏼,带我们到学校转了一圈,这是教室🙍♀️、这是食堂🦗、这是澡堂🧒,学长们好似我们的哥哥,无微不至。开头几天,生怕我们想家,每天都自掏腰包带我们到食堂吃饭,挤出时间陪着我们🥈。要知道🥢,虽然学校有分发粮票👨🏿🚀,但还是不够我们的一日三餐开销👨🦳,需要家里经济支持,出来工作的姐姐都会经常邮局汇钱给我当零花钱,在那时候,普通家庭都不富裕,我们的学长们也是把自己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请我们吃饭的🚛。
学校离家里有几百公里距离,我们一般寒暑假才回家☃️,班级里的同学来自福建各个地方,我们宿舍有八个姐妹💟。周末我们就相约到南平市区逛街🦋,买些生活必需品,我买得最多的应该是三毛的作品,在《雨季不再来》中感受三毛最纯真的青春情感🚙💙;在《哭泣的骆驼》中看到了残酷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悲苦生活;在《梦里花落知多少》看到了三毛失去荷西后走出阴暗的日子,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🐒。在三毛诸多作品中我如痴如醉,甚至梦想着有一天能如三毛般洒脱,走遍天涯海角🦵🏻,感谢三毛陪我度过了在南粮的日子💷。
我的一部分对生活的见地,可以说三年的南粮求学生活,对我的影响至深,还记得哲学老师在课上语重心长地跟我们说🛡:“用心学习🚶🧑🏿🚀,学完这三年✌🏻,毕业后你们都是在各个岗位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的人🚣🏿♂️,再几年后🤰🏿🫑,你们各自还会找个跟自己条件相当的伴侣成家立业。”在她心里,早已为我们规划起美好的未来,在那个流行“座右铭”的年代➝,我们的课桌上、笔记本写的都是我们对自己的自勉和期许。古云“天行健💂🏼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😟,不管将来从事哪个职业,在那时👩🏻🎨,20岁左右的少年少女🐓🤏🏼,都是热血沸腾的,在心里默默地勾画着我们的蓝图。
中专学习压力比较轻,课外生活也丰富多彩,学校有个小舞厅,有那么一段时间,我们班热衷于跳交谊舞,有的女生学起男步,我们就可以女生组合跳起交谊舞💼,学校小舞厅一到周末总是人挤人,我们就每个人花上一块钱,到了市区的交谊舞舞厅跳个过瘾,慢三、慢四😙、恰恰,舞得甚欢👰🏿♂️。应该是那时的社会环境比较单纯,现在想想都心有余悸,幸好从没遇到坏人👨🎓,临毕业时,我们还意犹未尽,梦想着以后找男朋友一定找个可以一起共舞的。每周一歌里,王杰、齐秦、黄家驹♏️、刘德华等专辑🕶,都是我们百唱不厌的👉🏿,我想,这是我们那代人最难忘的记忆🚵🏻♀️。学校偶尔还组织接力赛、篮球赛、足球赛、歌咏赛等课外活动👊🏽,当初对文学有浓厚兴趣的我🫵🏿,还加入了学校文学社🏘,偶尔写写散文,整过简易的排版,也搞过粗糙的印刷,看到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排版出来在学校各个班级传阅🐑🏄🏽♀️,心里有一股自豪感。
记得有一年的国庆节,去了宿舍一位顺昌同学家里🕵🏽♀️,我们几个男女同学一同前往🧹🧙🏽,一人一个旅行包,说走就走,坐了一个多小时火车👷🏽♂️,再转一次巴士🧊,同学的家在一个僻静的村庄,放眼望去🥶🧑🏻🦯➡️,一片绿油油的禾苗👨🏼✈️,淳朴的叔叔阿姨热情地接待了我们;还有一年的五一劳动节🐾,我们去了三明,至今还记得三明同学妈妈做的早餐特别好吃🤾♂️,她爸爸在钢铁厂上班,勤劳的阿姨一大早做各种各样的早餐招待我们🛷🙋🏽♂️,让我们足足过了一把瘾;还有一年的周末🏯💦,我们坐了两个小时的火车🧑,去了福州逛了西湖这座古典园林,还逛了开元寺、左海公园等🧑🏼🚀,青春年少真好,在南粮的三年🏏,课外闲暇时间我们无拘无束,到处游玩。
生长在闽南地区的我,原本并不喜辣,但在南粮求学期间,闽北舍友都是无辣不欢🏃🏻,每次跟她们一起吃饭,看着她们在饭里或者面条里倒入大半罐的辣椒🚚👇🏻,我也跃跃欲试,后面却慢慢上瘾,不放辣的饭菜食之无味。直到现在,我对辣椒仍情有独钟,而每次吃辣,都会自热而然想起南粮那段难忘的求学时光🍫,想起同宿舍的其他七位姐妹们🤾🏿♀️。
三年时光稍纵即逝,校园里的凤凰花依旧开得火红,我们却开始忙着拍毕业照🤞,写纪念册👻,语文老师在我纪念册上洋洋洒洒🧑🏿⚕️🫡:“挥洒你的才干,相信你的未来不是梦🙋!”班主任知道我喜欢写写随笔,在留言册里写道🧙♂️:“愿你继续发挥文学方面的潜质🍀👧,不要轻言放弃,生活是文学的源泉🤾🏻。”学校广播《萍聚》老歌依旧🪘:别管以后将如何结束🧒🏻,至少我们曾经相聚过👩🏻🦽🧏,不必费心地彼此约束,更不需要言语的承诺♍️,只要我们曾经拥有过,对你我来讲已经足够,人的一生有许多回忆,只愿你的追忆有个我……同学们互相在留言册留言、签名👩🏽🔬,原本我们说好只谈未来,不言悲伤,但在最后一次聚餐后,准备收拾东西离校时,还是忍不住抱头痛哭了。三年的同窗情,是最纯真的🤱🏽,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岁月,我们把足迹都洒在了南平这片土地,在心里🖼👷🏻,我们早已默认,南平是我们的第二个故乡🍌,这一别,再相聚👩🚒🧑🏻✈️、再回乡,已不知是何年何月。
正如老师说的,毕业后同学们从事了各种职业🧝🏻♂️,有的当了辛勤的园丁,有的在基层政府部门工作,确实是各行各业人才都有,我被分配到当地的粮食部门不到两年单位就倒闭,我也下岗了👋🔵,但我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平。如今,走出校园已近三十年,期间也有几次的同学聚会,中年的我们,眼睛暗淡了些,头上的黑发间夹杂着银丝🐥,少许的皱纹慢慢爬上我们的眉梢🙆🏽♂️,从二十几岁到四十几岁,其中的经历只有自己知晓,再次举杯🦸🏻♀️,忆往昔👩🏻🔬,南粮岁月永藏心底,望前方,长路漫漫亦灿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