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微生物实训周实训计划
来源🍲💍:食品与生物工程系
发布日期:2014-04-20
浏览:9729次
一🦕、实训项目安排表
时间安排
|
实训项目
|
具体内容
|
第一天
|
消毒与灭菌 无菌器材的准备 样品的稀释
|
无菌室的消毒灭菌使用 紫外线消毒、干热和湿热灭菌 无菌器材的准备 无菌操作样品的稀释
|
第二天
|
培养基制作 细菌分离培养技术
|
伊红美蓝基配制 斜面接种💿🤾🏻♀️、划线分区接种
|
第三天
|
细菌简单染色 细菌革兰氏染色
|
细菌涂片技术 细菌简单染色、细菌革兰氏染色 镜检技术
|
第四天
|
水样标本细菌菌落总数测定
|
综合训练,完成检测实验
|
第五天
|
综合测试
|
测试无菌操作及染色技术、镜检技术
|
第六天
|
细菌菌落总数测定
|
细菌菌落总数测定结果及分析
|
二👩🏻🦼➡️、主要实训项目具体操作规范要求🏇🏻:
(一)细菌分离培养技术(平板分区划线法、斜面接种法)
项目
|
考核内容
|
操作标准
|
准备
|
正确准备
|
准备:穿着实验服,戴上橡胶手套🎁、口罩🔛,正确在血平板和待接种管做编号
|
无菌
|
无菌操作
|
无菌:左手持培养皿🦹🏻⛔,打开皿盖约45-60°角🙍♀️,右手持接种环,在酒精灯8-10cm范围内进行无菌操作。
|
接种环 使用
|
灭菌🪵、冷却、取菌
|
灭菌:点燃酒精灯,右手以持笔式握持接种环柄👿,将接种环垂直放在内焰上灼烧🥗。镍铬丝部分(环和丝)必须烧红,以达到灭菌目的,然后将除手柄部分的金属杆全用火焰灼烧一遍,尤其是接镍铬丝的螺口部分🦹🏼♀️,要彻底灼烧以免灭菌不彻底🤾; 冷却:灼烧后的接种环需冷却,可触及琼脂表面无菌处或平皿盖处冷却(注🧜🏼♂️:为评分标准的统一化,冷却操作动作需明显,不可在空气中冷却,防止引歧义,以下提到冷却均统一操作)🙋🏻♀️; 取菌🧗🏻♀️:冷却后的接种环挑取单个标本菌落,且培养基无划破💫。
|
分区 划线
|
第一区
|
第一区:将标本均匀涂布于平板边缘🤞,约占平板的1/5🪟,同时确保培养基无被划破,对接种环进行彻底的灼烧灭菌☝🏽;
|
第二、三、四区
|
第二区🔲:调整培养皿至适合操作的位置,灼烧后的接种环冷却(注:同上),将接种环通过第一区3-4次🚻,进行连续不重叠划线,均匀流畅,培养基无划破,对接种环进行彻底的灼烧灭菌; 第三区:调整培养皿至适合操作的位置,灼烧后的接种环冷却(注:同上),将接种环通过第二区3-4次,进行连续不重叠划线,均匀流畅,培养基被划破,对接种环进行彻底的灼烧灭菌; 第四区🧎🏻♀️:调整培养皿至适合操作的位置♚,灼烧后的接种环冷却(注:同上)🐤,将接种环通过第三区3-4次,进行连续不重叠划线,均匀流畅,不与第一区交叉👎,培养基无划破🍠,对接种环进行彻底的灼烧灭菌,放置试管架上,培养皿需倒置。
|
斜面 接种
|
手持试管及 接种环
|
将菌种管与待接种管持在左手拇指🧗🏻♂️、食指、中指及无名指之间,菌种管在前,接种管在后,斜面向上管口对齐,应斜持试管呈45~60度角👨🏿。右手持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(同上)🚴🏻。
|
接种
|
用右手的小指和手掌之间及无名指和小指之间拨出试管塞,将试管口缓缓过火灭菌👨🏽🏭。 将灼烧灭菌的接种环伸入菌种管内,先接触无菌落生长的培养基,待冷却后再从斜面上挑取少许菌落👨🦯,在火焰旁迅速伸入接种管,在斜面底部自下而上划一条线,再从底部向上做S形划线。接种完毕🤛🏽,取出接种环,灼烧试管口及管塞🦵🏿,并在火焰旁将管塞旋上,再重新仔细灼烧接种环后,放回原处,并塞紧管塞。
|
培养
|
倒置培养皿
|
操作结束,将待接种管和倒置的血平板置于35-37℃培养箱进行18-24h的培养。
|
文明 操作
|
实验台面清理
|
操作过程未造成培养基、桌面、身体衣物及环境污染🧘🏽♀️,熄灭酒精灯,清理桌面上的实验废弃物。
|
(二)细菌革兰染色
项目
|
考核内容
|
操作标准
|
制片
|
滴加无菌生理盐水
|
涂片:取一洁净的载玻片🙍🏻♀️,滴一小滴生理盐水于载玻片中央🥐,按无菌操作要求(注🤞🏽:单手持无菌培养皿🦣,打开皿盖约45°角,另一手持接种环,在酒精灯8-10cm范围内进行操作)👨🏿🍳,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玻片中央水滴中🚓,均匀涂布👫,形成直径约为1-1.5cm的菌膜,要求涂片薄而均匀🧚🏻♀️。(注:涂片是否均匀将在镜检中进行判定) 干燥: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👰🏻,可以利用酒精灯火焰温度干燥涂片,注意不能太靠近火焰(应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半尺处)🔤,在固定之前要保证菌种细胞活性。
|
接种环的使用
|
涂片、干燥
|
固 定
|
固定:涂片干燥后👮🏻♀️,以钟摆速度将玻片(菌膜面朝上)通过酒精灯火焰3次,进行固定。
|
革兰氏染色
|
初 染
|
初染👩🏽🎨:用结晶紫染液(使用塑料吸管,下同)覆盖涂菌部位🐞,染色10s,水洗至流出水无色 媒染:用卢戈碘液覆盖涂菌部位10s🏌🏻,水洗至流出水无色。 脱色:用95%乙醇脱色(持续10-20s)◻️,稍后立即洗去乙醇。 复染:用沙黄染液染色10s⏳,水洗至流出水无色。
|
媒 染
|
脱 色
|
复 染
|
干 燥
|
干燥: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🥷🏻,可以利用擦镜纸吸去玻片上残余水珠,进行干燥。
|
镜检
|
显微镜的使用
|
①载玻片安置:移开镜套,插上电源,打开显微镜,将载玻片放置于载物台上并用标本夹夹住; ②调节光源:调节光源到适当的照明强度 ③低倍镜观察:移动推进器使观察对象处于物镜的最下方,转动粗准焦螺旋,在视野中寻找物像,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,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。 ④油镜观察🦩:在低倍镜下找到合适的观察目标并将其移至视野中心,将低倍镜转离工作位置💨,在待观察的目标区域滴上一滴香柏油🦚,将油镜转到工作位置,油镜镜头此时应正好浸泡在镜油中❌。调节照明使视野的亮度合适🏋🏿♀️,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。
|
染色结果判断
|
染色结果判定:在实验结果记录表上完成对染色细胞形状(球状或杆状)和颜色(紫色或红色)的描述,并判断细菌属于革兰阳性菌或革兰阴性菌👏。
|
显微镜清洁和归位
|
镜检完毕处理: ①缓慢下降载物台至最低位置,调节光源到最暗💪,关闭电源开关🏤。 ②取下载玻片🪓。 ③清洁显微镜🔸🧑🏽🎤:先用擦镜纸擦去油镜镜头上的香柏油,再用沾有少许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掉残留的香柏油,最后再用干净的擦镜纸抹去残留的二甲苯(注:需要按同一个方向擦洗镜头)✫。 ④清洁后🚵♂️🙆🏻♂️,将物镜转成八字形,将推进器归位,拔下电源,罩上镜套💪🏽。
|
文明 操作
|
实验后台面整理
|
操作结束,将载玻片放入消毒液中,用酒精灯盖子熄灭酒精灯(注👨🏼🎓:酒精灯应在制片结束后立即熄灭)🫙,清理桌面上的实验废品👩🎤。
|
器皿破损
|
细菌革兰染色显微镜观察结果记录 形状描述⬆️: 细菌细胞颜色: 结果判断👼🏽:
|
(三)伊红美蓝培养基的制备
项目
|
考核内容
|
操作规范
|
称量
|
天平的准备
|
调节电子天平水平泡至中间位置。
|
称量前应先将电子天平调零。
|
称量操作
|
称量纸的边角应对折防止培养基撒出。
|
获取不同的培养基成分应使用不同的药匙,不同的称量纸,防止交叉污染🧏♀️。
|
药品称量完成后应盖好瓶盖并放回原位🫱🏽。
|
天平使用后应关机👨🏿🦰📰、清扫天平盘🪝。
|
溶化
|
培养基溶化
|
先用量筒量取300ml蒸馏水,加入1/2左右的水到烧杯中💤,置于电热套上加热。先将蒸馏水加热是为了节省时间保证实验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。此步骤可在称量前进行。
|
将培养基各种成分按配方称量好后,应及时放入烧杯中,防止部分培养基受潮粘在称量纸上。
|
培养基在溶解过程中需不断搅拌,防止培养基粘到烧杯底部引起培养基烧焦,溶解过程要注意调整火力防止培养基溢出,溶解至培养基澄清无沉淀,表明培养基溶解彻底。
|
将量筒内剩余的水加入到以上培养基中,搅拌混合均匀。
|
调酸 碱度
|
PH的测定
|
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培养基💆🏼♀️,在试纸一端点一下即可,根据酸碱度利用1mol/L NaOH和1mol/L HCl进行调节PH。
|
调节PH时需将培养基转移到烧杯中便于搅拌混匀,调PH值时,边滴加试剂边搅拌😡,并随时用PH试纸测量。
|
分装和包扎
|
分装
|
根据分装量可选择不同的量筒分装,分装过程中应注意操作防止培养基洒出🤟🏽。
|
本实验提供250ml的三角瓶用于分装培养基,一般装液量为100ml左右💆🏼♂️。
|
分装时应避免培养基粘附瓶口,以免引起污染🚇。
|
包扎
|
分装完成后包好封口膜后🩹,外面包牛皮纸一层或旧报纸二层🤳🏿🎚,用绳正确捆扎👨🦱,不打死结。
|
包扎完成后可在牛皮纸或报纸上面标注培养基名称🤹🏿、制备日期及制备人编号,并贴上灭菌指示带便于灭菌结束后判断培养基是否灭菌完全。
|
灭菌
|
灭菌锅的 使用
|
首先将内层灭菌桶取出👩🏼💻,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,使水面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。一般来说每次灭菌前都应该加水。加水不能太少🧔🏿♀️,否则会引起烧干或者爆裂。 加水最好加去离子水或蒸馏水,这样产生的水垢少些,而且锅体不容易被腐蚀💆🏿♂️。
|
放入培养基👨🏻🦰🩼,加盖并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灭菌桶的排气槽内🏋🏽♀️。然后盖严锅盖✬🪹,采用对角式均匀拧紧锅盖上的螺栓👨🏿💻,使螺栓松紧一致,勿使漏气🦸🏻♀️🏮。
|
盖严锅盖后接入电源,打开排气阀排气🐛,准备灭菌。因时间限制👐🏻,本实验将这一步作为实验完成标志。
|
文明 操作
|
实验后台面整理
|
台面的整理包括将各药品归位,以及实验台的整理等🕶。
|
器皿破损
|
器皿破损主要指操作过程出现的玻璃板🕺🏿🙇🏻、烧杯、三角瓶等器皿的损坏情况🪤。
|
(四)水样中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
项目
|
考核内容
|
操作标准
|
菌 落 总 数 的 测 定
|
编号
|
用油性标记笔在所需的试管和培养皿皿底上做好标记,以便区分👩❤️💋👨。
|
稀释
|
用10ml的无菌吸管吸取9ml无菌生理盐水到无菌试管中🙎🏼♀️👩🏻🦼,用1ml无菌吸管吸取1ml水样🧑🏽🏫🤦🏻♀️,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ml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(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)🦽,在涡旋振荡器上使其混合均匀🐡,制成1:10的样品匀液。
|
加样、对照
|
选择原液和1:10这两个稀释度的样品匀液进行检测。吸取1ml样品匀液于无菌培养皿内,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培养皿,同时🧝🏽♂️👉🏼,吸取1ml空白稀释液加入到一个无菌培养皿内作空白对照。注意无菌吸管的合理利用,以免重复浪费。
|
制备平板
|
及时将15—20ml冷却至46℃的营养琼脂(事先置于46℃水浴锅)倾注到培养皿👳🏽♀️🥭,并及时转动培养基使其混合均匀🧘🏼♂️,以免培养基开始凝固后再混匀达不到效果。混匀时注意力度🐯,勿使培养基污染皿盖或溢出🤦。
|
培养
|
培养基未凝固时,培养皿应轻拿轻放,水平静置👩🏿🔬,待其凝固后方可倒置。
|
倒置培养皿后⛓️💥,将培养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👩⚕️,培养温度为36℃±1℃,培养时间为48h±2h👨🏻🚒🧑🏻🦯➡️。(口述培养温度😡、时间)
|
文明 操作
|
实验台面 整理
|
等待培养基凝固的同时,利用等待的时间🐭🚵🏼,整理实验台面。将废弃物扔至垃圾桶,已使用的吸管置于回收筒内。用酒精棉球擦拭污染的桌面(培养基若未溢出,可免擦拭)。
|